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竟然会断流,黄河的水都去哪里了?

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竟然会断流,黄河的水都去哪里了?

然而,黄河水量却在历史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西晋时期开始,黄河在壶口的年净流量就已下降至500亿立方米左右,而到了清代,黄河流量进一步下滑,降至300亿立方米。这一水量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气候变化,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加强,也有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尤其是森林和草原的大面积消失。2000年前,黄土高原曾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地带,但到了清朝,大片森林被砍伐,土地逐渐荒漠化。森林减少不仅导致了蒸发量的增加,还使得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降低,进一步导致了黄河的水量下降。

黄河水量的减少,对北方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水量减少导致了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升,进而加大了黄河泛滥的风险。从汉代起,黄河因泥沙堆积而频繁改道。水量的减少还导致黄河的通航能力下降,阻碍了北方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此外,黄河为周围农业提供的灌溉水源也大幅减少,不利于农田灌溉,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进入明清时期,黄河已不再适合航运使用。为了防止黄河的泥沙淤积影响到大运河的航运,特意修建了运河与黄河的分离渠道。

尽管如此,近代黄河两岸的用水量仍较为有限,黄河的断流问题并未完全显现。1919年到1979年间,黄河在兰州一带的平均流量为326亿立方米,到达花园口时则为563亿立方米。1956到1979年,黄河下游的年径流量突破了600亿立方米。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黄河两岸的用水需求逐年上升。自1970年代以来,黄河干流的水资源逐渐出现了上游多、下游少的局面。1960年代,黄河入海口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但到了70年代减少到313亿立方米,90年代甚至降至187亿立方米。上游生态的破坏也加剧了黄河水量季节性分配不均的问题。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在6至9月的夏季最为集中,而这一时段正是北方的洪涝季节,因此,黄河水大多顺畅地流入大海。到了冬季,北方普遍缺水,各地都在从黄河取水,导致了黄河在一些时段出现断流现象。

为什么2000年后黄河没有再出现断流现象呢?这主要得益于中游区域一系列大型水库的建设,尤其是小浪底水利工程的修建。小浪底水库不仅在夏季进行水库蓄水,防洪,降低下游洪水风险,在冬春季节还能够持续为下游提供水源。通过这些措施,黄河的水资源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季节性调配。

然而,仅依靠水库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量的问题。若想根本性地改善黄河水资源状况,必须加强生态治理。近年来,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已显著提高。70年前,陕西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而现在已经达到43%;山西省的森林覆盖率也从2.4%提高到23%。这一成就值得肯定,但仍然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黄河下游的河道治理和航运设施建设,必须以黄河中上游的生态修复为基础。仅仅依靠下游的工程措施,是无法彻底解决黄河水资源问题的。另外,可以考虑从西南地区调水补给黄河上游,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总的来说,黄河治理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千年大计,涵盖了巨大的工程量。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我们仍需一代一代地为此奋斗,才能为黄河的未来注入新的生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为什么大家都叫UZI为乌兹?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高铁苏州和苏州北有什么区别?
明日之后12月27日更新多长时间 新版开服时间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