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即为平凉市。
凉城,即为平凉市。
因平凉人简称平凉市而来,古称渭州。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平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
辽置天成、宣德二县。
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置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管辖。
凉城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34583平方公里(518万亩)。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城县常住人口为119061人。
2020年,凉城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
中文名凉城县
行政区划代码150925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
下辖地区城关镇、麦胡图镇等3个镇11个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邮政区码013750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岱海、永兴湖
火车站天成站
车牌代码蒙J
中文名称凉城县
外文名称Liangcheng County
人口119061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晋语、蒙古语
主要民族汉族、蒙古族、满族
地区生产总值457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辽置天成、宣德二县。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置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管辖。民国元年(1911年),设宁远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宁远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
1929年划归绥远省,1948年凉城县解放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先后属和林、集宁专员公署、平地泉行政区管辖,1958年~2004年8月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属乌兰察布市。
凉城县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底,凉城县辖6个镇(鸿茅镇、岱海镇、麦胡图镇、六苏木镇、永兴镇、蛮汉镇),2个乡(天成乡、曹碾满族乡),1个办事处(岱海旅游区办事处),132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凉城县坐落于东经112°02′-113°02′、北纬40°10′-40°50′之间,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内蒙古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是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东临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交界。 总面积34583平方公里 。
地形地貌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凉城县海拔2305-1158米之间,北部为蛮汉山山系,山体狭而陡峭,最高峰海拔2305米;南部为马头山山系,山体宽而平缓,最高峰海拔2042米;中部为内陆陷落盆地——岱海盆地,岱海镶嵌其中。凉城县平均海拔17315米。山地面积为165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83%;丘陵面积为81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46%;盆地面积为82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3%;水域面积为16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8%;素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
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全年极端最低气温-343℃,极端最高气温39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05℃。
无霜期平均120天左右,其中滩区109-125天,初霜9月14日至9月20日,终霜5月17日至5月27日。丘陵区无霜期77-109天,初霜9月2日至9月14日,终霜5月27日至6月16日。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19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3026多小时,有效积温2600℃。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据1960年-1998年38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凉城县年平均降水量3923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93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94倍,年平均湿润系数037。降水量变化较大,最多(1967年)达6213毫米,最少(1965年)仅21613毫米。
凉城县
自然资源水资源凉城县水系比较发育,共有大小河沟三百余条,分属黄河、岱海、永定河三大流域。凉城县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亿立方米,且水质较好。特别是岱海盆地平原区,占凉城县地下水资源量的85%,为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矿产资源2013年,凉城县已探明的矿藏地有41处、矿种20余种,主要分布于岱海盆地两侧山区。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金、银、铌、钼(市场经济效益30万元/吨)等。其中铁的储量较大,老虎沟铁矿开采及铁粉加工项目,年可开采加工铁粉10万吨;非金属矿藏主要有花岗岩、墨玉、浮石、石墨、中国蓝、玄武石、白云母、石榴子石、大理石、硅石、砖瓦黏土、建筑石料、地热等,其中花岗岩、石榴子石、墨玉、砖瓦黏土、建筑石料、地热等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花岗岩储量约63万立方米,墨玉储量约16万立方米,石榴子石储量约500万吨,建筑石料储量约33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凉城县耕地96万亩,其中水浇地256万亩(含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7%;旱地7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3%(其中沟湾地18万亩);人均耕地399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林草覆盖率618%,森林覆盖率3106%,位居全区前列,在乌兰察布市排第一位。
动物资源凉城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共有各类野生动物(包括野生鸟类)210多种,主要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鹳;Ⅱ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大天鹅、疣鼻天鹅、鸢、苍鹰、白尾鹞、白头鹞、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灰鹤、花头鸺鹠,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5种,即濒危种黑鹳,易危种白琵鹭、大天鹅、疣鼻天鹅、未定种黑尾塍鹬。上述鸟类主要栖息在岱海以及各大水库。此外,每年春冬季有大量的候鸟如大雁、天鹅在岱海和石门水库、永兴湖、弓坝河水库栖息。鹰类主要栖息地在岩石裸露的蛮汉山、马头山一带林间空地山崖中。
人口民族人口2013年,凉城县总人口249万,常住人口168万,流动人口36万,男女性别比为117:100。凉城县农村户籍人口21万,实际农业常住人口172万;城镇(岱海镇)户籍人口38万,实际常住人口79万,流动人口41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城县常住人口为119061人。
民族凉城县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凉城县通行语言凉城县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凉城县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乌兰察布方言。
经济综述2012年,凉城县县实现生产总值7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人均GDP达到30343元,增长103%。凉城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1:54:25。
2020年,凉城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860元和14569元。
第一产业2012年,凉城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约96万亩,甜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为53万亩、38万亩、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40%、31%;经济作物1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5%。预计凉城县粮食产量45亿斤,同比增长71%。其中:小麦269吨,玉米157162吨,大豆3260吨,油料6307吨,糖料185437吨。奶牛存栏67万头,绵羊存栏55万只,生猪存栏32544头。肉类总产量28756吨,其中猪肉产量8570吨。奶类产量122237吨,禽蛋产量930吨。基础母畜295万只,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98%,肉羊出栏92万只。
201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1万公顷。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3392万元。
2012年,凉城县农机装备总量和机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24万千瓦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357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按折纯)17839吨。
第二产业2012年,凉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亿元,同比增长106%。12家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为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51408万元。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59989万元。
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6亿元,增长1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75%。
凉城县社会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县以稳定发展传统种养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为思路,逐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玉米、马铃薯、甜菜、(肉)奶牛、肉羊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了杂粮杂豆、林草业、设施农业和奶山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力度,逐步形成了传统产业加新型特色产业的农牧业发展格局。全县96万亩耕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9600多亩耕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地和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玉米、马铃薯、莜麦、冷榨胡油等20多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4亿斤左右,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全区产量大县等称号。牲畜饲养量达到82万头(只)。森林覆盖率达到3586%,林草覆盖率达到68%,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5]
旅游业发展凉城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和呼包鄂经济区地带的中心,与四市七旗县(区)相邻,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大旅游圈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旅游资源富集、历史文化厚重、生态植被良好。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七个宜旅宜居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2014年岱海入选全国规划保护的365个水质较好湖泊。2015年岱海旅游区被自治区列入全区优先创建的15 个品牌景区之一。2016年以来,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开发人文资源,整合开发自然资源,统筹开发城乡资源。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0666万人次,年均增长105%;旅游总收入达1182亿元,年均增长109%。[6]
教育事业2012年末,凉城县拥有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826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24人。年末拥有小学18所,在校学生7404人,小学专任教师756人。
卫生事业2012年末,凉城县拥有卫生机构数21个,实有床位数324张。卫生技术人员276人,其中执业医生192人,卫生防疫人员35人。
社会保障2012年末,凉城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2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57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31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7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924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32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4805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447人。
交通凉城县东距张家口200公里;东南距北京40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南距大同110公里、太原50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包头250公里、鄂尔多斯200公里;北距乌兰察布90公里、二连浩特490公里;距乌兰察布机场45分车程,距离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距大同机场2小时车程。
2013年,凉城县共有公路115条,总里程1263106公里,省道155075公里,县道159551公里,专用公路96公里,乡道546195公里,村道306285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条,一级公路1条,二级公路3条。
历史文化凉城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类便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华夏祖先傍海而居的足迹,老虎山、王墓山、园子沟等环岱海遗址群被列为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将这里赞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就成为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良将李牧,保国戍边;飞将李广,拒敌阴山;鲜卑拓跋,开北魏基业;木兰从军,展巾帼英姿;康熙巡边,始有马刨神泉;达赖受封,积淀宗教文化;贺龙、李井泉、宋时轮、郑天翔等老一辈革命家蛮汉抗战,留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
凉城县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截至2013年,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91处,形成了以老虎山、园子沟和王墓山遗址为代表的环岱海遗址群,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环岱海遗址群及岱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区。还有左卫窑古城遗址、胶泥沟村落遗址、汇祥寺遗址、东沟门圣母庙遗址(建于乾隆六年)等。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说:历史教科书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凉城的老虎山、园子沟是高楼大厦,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凉城县旅游景点岱海景区凉城岱海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在乌兰察布、大同、呼和浩特三市环绕的三角中心。山明水秀,风景极佳。
岱海南北长10㎞,东西宽35㎞。盛夏时节,略呈椭圆形的岱海宛如莲叶初露,翠色可人。
宝黛石宝黛石位于永兴湖西面的高山上,距湖约有3㎞。宝黛石高30m,粗十几米,气势如磐,雄伟、挺拔。游人到此赞叹不已,仿佛身临其境。
永兴湖世纪龙永兴湖世纪龙博采众长,塑造了二龙戏珠,每条龙长10m,高2m,既体现了龙的威武,又有新世纪的时代感。
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60公里蛮汉山主峰凉城县境内。这里峡谷奇险,重峦叠嶂,植被丰盛,朝禽暮兽,寒鸣相和、矿藏、药材山野菜、山茶等资源丰富。
荣誉称号2020年4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届自治区文明城市。
2020年6月30日,凉城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凉城介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人民政府
2地形地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人民政府
3乌兰察布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察右中旗人民政府